宣恒:快乐在志愿助圆寻亲梦的路上
十指在电脑键盘方寸之间游弋,只为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相关人员的线索……一张办公桌、一台电脑,既是他的工作平台,也是收获快乐的人生舞台。他,就是宁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宣恒,也是公安部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开展大型公益行动“寻人助力团”的一名志愿者。
找人是一件大海捞针的事
在央视《等着我》栏目活动现场,其中一位求助者是名安徽籍女孩,她是替自己的养母寻找亲生儿子。在求助女孩的儿时记忆中,养母曾为了她,扛着一袋捡来的烂梨去换一根雪糕;大雪天,抱着发高烧的她翻山看病……已被拐骗30多年的养母与女孩情深胜过亲生母女。
随着养母思儿的渴望愈发强烈,精神也已失常,但总声声念叨儿子的名字。而女孩也曾领着养母四处寻找。天下之大,儿在何方?每次寻找,都失望而归。养母日渐消瘦,病情愈重,女孩却从没放弃帮助养母寻儿,一句“你带我小,我养你老”的质朴感言更是让在场所有人潸然泪下。
当初,接到栏目组转送来的女孩帮助养母寻儿的协查任务时,宣恒被这个寻儿故事所感动。随后,根据栏目组提供的少许信息以及养母儿子的名字,马上展开网上信息研判。后来,通过围绕地域、口音、年龄等多个方面的查找,欣喜地发现了一条极有价值的精准线索,为“寻人助力团”提供了正确的找寻方向,最终帮助女孩的养母找到了亲人。
不放弃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
3月的一天,宣恒接到栏目组转送的一条寻人求助信息。信息上注明求助者是小赵,七岁被拐,只记得儿时的家有山,有河,还有船。村子好像叫谭桐镇(音),父亲叫田某宾(音),其他信息都不记得了。据小赵自述,30多年来,他始终在务工攒钱,只为找寻亲生父母,并将这个心愿藏在心里。宣恒进行了网上搜寻,却一无所获。30年的变迁,小赵儿时的记忆或早已模糊。然而,栏目组工作人员反馈说求助者小赵的记忆很深刻,并非常坚定地说地名没有错。随即,宣恒再次重头开始,未果。后经几番尝试,在使用同音字搜索时,发现四川省有一个坛同镇,该镇的相关描述与求助者小赵记忆中的地方较为相似,但继续网上搜寻时却发现该镇并没有叫田某宾这个人。不过很幸运,在当地警方以及多方接力找寻中,最终在坛同镇找到了小赵的亲生父母,只是小赵记错了父亲的名字,他父亲的名字不叫田某宾。离散30年,终圆今世缘。
两年来,宣恒为30多位寻人求助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,也助力圆了30多个亲人的团聚梦。